文化强国: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此为瞭望两会特别报道系列《迈向“强国时代”》中的一篇
◆ 更多两会报道,请回复“两会”获取
文化强国: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题中之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也解释道,“文化发展最根本的是思想,思想最深层的是价值观,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一个正人心的工程。讲文化强国不是就文化来讲文化,要将文化放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等等大格局当中来看。”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数千年国家形态和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度。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周熙明认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建中国人的“文化遗传密码”和文明秩序。“文化是作为有机整体的文明的灵魂,它弥散性地渗透在人类文明每个细胞中。若把政治、经济比喻为人工园林,那么,文化就是比园林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自然植被。”
▲ 2014年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这是习近平与学生一起为帮助民族地区生活困难的小朋友进行爱心义卖活动 鞠鹏摄
【文化强国建设正当时】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欧阳雪梅认为,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表述,反映了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化,对文化发展的正确引领,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
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一个国家现代化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与精神文化反哺、巩固并维持其物质文明成就。”欧阳雪梅说。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以文化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繁荣不可能长期,稳定也是短暂的。”周熙明说,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当其时。
从国际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和引领世界治理体系变革。在欧阳雪梅看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这需要我们以文化为桥梁,让外国民众更多地认识了解中国,实现民心相通;同时需要我们以国际的视野、人类文明的视角审视中华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是系统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繁荣文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这五个大的方面,都是直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要求的方面,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方略中所特别强调的建设内容的具体展开。”沈壮海说。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认为,文化强国建设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形即体现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形态,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文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无形即思想建设,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相比而言,无形的思想建设更重要,也更不易。”
孙熙国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核心。
“把意识形态摆在重要的位置,意味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在意识形态领域,而且要体现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孙熙国说,“文化建设首先面对的是文化领导权的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领航。这意味着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和平。”
在周熙明看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生命体的灵魂和社会秩序的源泉,是‘中华文化遗传密码’的现代表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重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此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都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构完善的产业体系也正在形成,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竞争力不断增强,艺术创作生产日益活跃繁荣。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是努力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成熟;文艺创作方面尚缺少蕴含文化精神、思想的优质文化产品等等。
【深耕厚培文化繁盛】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向文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还需从以下主要方面努力。
首先,把握文化的本质性力量。周熙明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不光是文化领域,各个领域都应突破对文化狭隘和碎片化的理解局限,放宽视野看文化,突破对文化功能表象的、极端功利化的理解局限。“文化有工具性质,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核,要道器合体地理解文化、规划文化建设。”
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欧阳雪梅解释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对古今中外文明历史及其成果的价值评判和选择。”
其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沈壮海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回答了我们所要发展繁荣的文化的根本性质、主体内容,深刻阐明了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
其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我们不是凭空建设文化强国,而是在5000年历史命脉的基础上建设,需要对中华文化这套生命密码系统唤醒和重建,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周熙明说。
欧阳雪梅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要反对文化领域某种程度存在的“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立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提出中国主张,展示中国思想。
其五,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祁述裕认为,文化创造力由文化活力决定,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活力,就要不断开放,既要积极吸纳外域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积极走向世界。同时,要完善文艺评价的标准,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的功能,也要改进文化内容管理,推动文化管理理念、治理体系的进一步现代化。
欧阳雪梅说,中国已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国文化建设适逢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坚实的基础,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是可期的。”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摘要)及王晨所作说明
☞ 两会实录|发改委负责人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答记者问
☞ 回复“两会”,关注瞭望两会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